人工培育
在台湾,对于牛樟芝人工培育大致可以分为椴木栽培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发酵法三种。
由于野生牛樟芝在民间应用时所产生的惊人疗效以及野生原料资源枯竭,不但使得其价格高涨、并且激发了台湾政府及各大研究机构、生技公司的强烈兴趣!一时之间,各种利用生化技术培育樟芝的研究和努力成为台湾最为红火的生化科技项目!
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栽培法 方法简介 优点 缺点
段木栽培法
利用樟芝原有宿主牛樟树椴木为培养基栽培牛樟芝;能获得与野生牛樟芝相同之成分,功效相同,避免野生牛樟树被盗伐;培养时间长达二至三年,培养成本高。
固体培养法
将牛樟芝菌种以太空包进行菌丝体培养。太空包含有纤维物、醣类、五谷杂粮类等;能获得与野生牛樟芝外形相似但不一样的成分,培养时间约三个月;培养成本稍高。
液体发酵法
利用500公升甚至吨级以上的液体发酵槽进行菌种液体发酵以收取菌丝体;培养时间短,约七至十四天左右;无法取得野生樟芝特有的三萜类。
由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所研究进行不同的人工培育法生产樟芝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比较结论:以“椴木栽培法”获得的子实体与野生牛樟芝成份组成一致!这说明以牛樟椴木栽培牛樟芝,无论外观、香气、苦味与成分组成等能完全取代野生牛樟芝。
由台湾省原林务局局长何伟真,现任大叶大学校长,研发三十几年的人工培养牛樟芝,经过癌症基金会执行秘书赖基铭医师评估,用盛行率最高的肺腺癌和肝癌细胞做抗癌测试。结果显示本樟芝具有强大的抗癌能力,其乙醇萃取液处理72h,肺腺癌细胞半致死率(IC50)为1.1μg/ml;肝癌(IC50)为0.8μg/ml,已具有发展为抗癌药物的极大潜力。
太空育种
2016年11月18日,香港医学科学院深圳实验室的牛樟芝菌种完成了为期33天的太空育种实验,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面。
据香港医学科学院执行院长赵宗杰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步优选实验,他们发现航天改良的菌种与普通菌种相比,液态发酵时间缩短了40%,菌丝体干重增加了16.7%,核心成分三萜含量增加了71.7%,发酵液苦味在感官上接近野生牛樟芝。
赵宗杰表示,在今后半年多的优选试验中,相信会有更优良的菌株选出。
香港浸会大学中药药理学专家禹志领表示,本次利用航天技术对牛樟芝的菌种及培植进行优化,有机会使香港对该中药的研究水平大大提高,令更多肿瘤患者受益